現(xiàn)在的人在空閑時間喜歡做什么?說走就走的旅行,組團去登山,自駕去西藏,還是約上三五好友去騎行……凡此種種不外乎是讓自己的生活更充實,美好。是的,我們要用一種合適的方式找到那個內(nèi)心深處的自己。一首《煙花三月》勾起了我對這里的好奇。一張車票,一個背包,當(dāng)然少不了記錄旅程的工具,在休息日,出發(fā)了,目的地——揚州古巷,一個醞釀愛的地方。
這里,揚州,有古運河,有瘦西湖,有二十四橋,有東關(guān)街還有……這里是個有文化故事的老城,最讓我感興趣的是南河下神秘的“一人巷”。在揚州老城區(qū)南部、古運河畔有一處不得不知的寶地——南河下片區(qū),它是揚州古城保護的重點區(qū)域。區(qū)內(nèi)現(xiàn)存花園巷、南河下、丁家灣等老街古巷,遍布官宦豪商住宅,以及徽、鄂、湘、贛鹽商聚集寓所。古時的南河下,既有達官貴人、富商大賈居住,也有最一般的平民居住。所以,在這里,可以看見最原始的,保留最為完整的古揚州各式身份地位的人的住所。
穿過熱鬧的何園,入古巷深處,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“青磚,綠瓦,馬頭墻”。這巷子,像瘦西湖一樣“瘦”,但“瘦”的有韻味,自然流露出歲月的痕跡,那被時光打磨滑了的青磚石板路,木瓦結(jié)構(gòu)的老屋,縫隙間頑強的小草伸出了腦袋……在這悠長的一人巷里,它們散發(fā)著歲月帶來的陳舊的味道,而這些味道卻能讓心感受到平靜如水的生活。
真的是“一人巷”,只能容許一個人正面通過,可見好身材在這里還是比較實用的幺。不過還好,行走在巷子里的人已經(jīng)習(xí)慣了謙讓,迎面走來往往都會側(cè)身讓對方先過。這里的巷子除了又窄又長,還有個特點就是“看盡不是盡,看通不是通”,說是巷子連,也不盡然,有時候看似已經(jīng)到盡頭的巷子,可是走近了,卻又柳暗花明,別有洞天;有時候看似四通八達的巷子,三轉(zhuǎn)四折之后卻是死胡同,還得原路返回。揚州有民謠是這樣講:“揚州城巷子深,戶對戶,門對門,門里門外一家人,清晨開門問個早,小巷窄不礙人,來往行人禮三分”,這樣的生活,怎能不愛呢?
人們忠誠的朋友dog,在這巷子里可算是特別的主角,守候在門前,守護著靜謐的古巷,給路人的并不是恐懼,而是安全感。一人置身于一人巷,感受著這里慢生活的情調(diào),無法抗拒的愛油然而生。走著走著,聽到小鳥唱著小曲路過,發(fā)覺自己沉浸在這慢生活里有點久了,抬頭望望,那一線天式的視線取景,會讓你發(fā)現(xiàn)無邊無際的天空,在這里就如同一人巷那樣悠長而深邃,別有韻味。
古就有“北京胡同揚州巷”之說,獨自一人漫步在其間,不帶任何雜念的游走,會品出揚州的靜謐、一人巷的溫情、一個人的平靜……